01

马鞍山市确定沿江环境整治、船舶整治、入江口整治、江堤建筑整治等12类30项任务,大力实施长江岸线综合整治——

打造城市“生态客厅”

■ 本报记者 贾克帅 2022年08月02日

盛夏时节,马鞍山市长江东岸边一眼望不尽的杨树林,为当地市民提供了一处临江观景、乘凉休憩之地。

“长江岸线整治后,杨树林是我们经常来散步的地方。”市民汪丹丹和男友常来江边散步,每次都会感慨江边景色宜人。

马鞍山市经历了“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过程,虽然拥有一江两岸长达79公里的岸线,但由于沿江产业布局密集、产业结构偏重,岸线资源长期被工业企业、小码头等占据,“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不仅影响江边景色,也带来了环境隐患。

2018年开始,马鞍山市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大保护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大力实施长江岸线综合整治。该市把薛家洼、陈家圩、八段沟水系等重点点位问题整治与回应百姓关切、增强群众获得感结合起来,系统推进整治工作。

马鞍山市确定沿江环境整治、船舶整治、入江口整治、江堤建筑整治等12类30项任务,排查长江干、支流非法码头158家。经过集中力量攻坚,目前累计清退长江岸线约10公里、滩地1000多亩,拆除违建房屋542间,整治入江口3个、水上加油站5家、企业码头34家、渡口5个,158家非法码头全部拆除,并建立沿江环境保洁常态化监管机制。

“近年来,我们强化生态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使用本地树种进行复绿补绿,保留杨树林、芦苇荡等生态湿地,打造原生态的滨江湿地公园。”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高标准编制长江东岸23公里岸线综合整治规划,规划布局贯穿长江东岸的绿道和生态修复区、湿地风情区、文创旅游区、采石风景区、田园风光区。同时构建长江生态廊道,加强沿岸防护林建设和湿地保护,开展长江1公里范围内绿化造林,已累计绿化5470亩。

绿草茵茵的芦苇江湾,与杨树林、薛家洼连为一片,成为长江东岸亮丽的绿色廊道。年近花甲的老丁,每天都要骑着电动车在这一片巡查多次。

“这里以前是杂乱无章的江滩,整治修复以后,每天都有市民前来游玩。我们主要负责现场卫生保洁和安保,还有人负责绿化养护和禁渔。”老丁告诉记者。同样每天在附近江边巡逻的还有由上岸渔民组成的护鱼队,他们离水不离岸,身穿红马甲,在采石矶到薛家洼一线来回查看,阻止非法捕捞行为。

推进长江生态修复保护,马鞍山市是全省率先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禁渔和渔民退捕转产的城市,全市拆解5146条渔船,共1.1万名渔民转产上岸。

该市还坚持源头治理,狠抓黑臭水体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全市城区35条黑臭水体全部按期消除黑臭;756家散乱污企业得以整治,既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又为优质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如今的马鞍山长江东岸岸线,水清岸绿、水鸟云集,沿江生态游园串点连线、景色如画,成为城市“生态客厅”。下一步,该市将在岸线整治的基础上,整合沿江生态文旅资源,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