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共绘一体化发展“同心圆”

■ 本报记者 王弘毅 2022年07月21日

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如今争当一体化发展的“上进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安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携手沪苏浙推动国家战略规划实施、重点协同事项落实,创新共建实现新突破,协调共进形成新格局,绿色共保取得新进展,开放共赢迈出新步伐,民生共享有了新提升。

上海交大的创新技术在安徽淮北落地,让铝“长”出陶瓷,这种新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天宫一号”、气象卫星等关键部件,这是已落地见效的众多协同创新成果之一。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依托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和G60科创走廊5个产业联盟,在量子信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与沪苏浙结对合作之“手”握得更紧。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的方案,半年多来,沪苏浙帮扶城市在皖北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已达到147个,累计投资621亿元,为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长江、淮河、新安江是长三角重要生态廊道。近年来,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联合打造长三角生态屏障,长江安徽段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去年提高到92.7%。其中,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圆满完成三轮试点,目前新安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这一做法已在全国其他10个流域、15个省份复制推广。

推进120项政务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我省与上海合作共建国家儿童医疗中心、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与浙江大学推进省校全面战略合作,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建成滁州金牛湖校区……随着长三角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许多安徽百姓不出省就能享受到沪苏浙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农业合作方面,我省的三成粮食、六成畜禽、九成蔬菜都销往沪苏浙。

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下一步,全省上下将聚焦省际合作园区、苏皖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宁马城际等重大项目,量子信息产业合作、产业链备份基地等重要事项,与沪苏浙构建紧密型、互补型合作关系,让“高质量”越来越高、“一体化”越来越强、“一盘棋”越下越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