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保护好山好水 书写“绿色答卷”

■ 本报记者 张理想 2022年07月21日

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2.7%,地表水总体水质优良断面比例83.5%、比2012年上升10.6个百分点……2021年,安徽交出一份亮丽的“绿色答卷”,空气、水环境质量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重要指示,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提升绿色颜值

长江干流自湖北流入安徽后进入下游,总长约900公里,其中安徽境内416公里。我省坚持治污、治岸、治渔“三管齐下”,划定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整治“散乱污”企业1万多家。目前,从安徽流出去的长江水都是II类。

皖南山区、大别山区被誉为“华东之肺”。我省连续10年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去年又启动长江、淮河、新安江、江淮运河四大生态廊道建设,把安徽这片长三角生态屏障建设得更厚实。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

2012年以来,我省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开展6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成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十大湿地”,成为我国淡水湖治理中的一个创举。

推动绿色转型

近日,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投运,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该项目能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削峰填谷、热电联供等多种功能,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09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89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偏重的结构明显改善。过去10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1%,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1.3%。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我省进一步突出低碳产业发展,去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5.5%。

另一方面,全省能源偏煤的结构加快调整。2021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较2015年下降7.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5.4个百分点。特别是依托核聚变大科学装置,我省全力推进未来能源科技攻关,一些成果开始得到应用。

彰显绿色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2年以来,我省在生态价值转化上不断探索新路子,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

2012年以来,皖浙两省在新安江流域合作建立国内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10年后的今天,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的干净水。安徽不仅获得57亿元的补偿资金,更重要的是绿色经济正成为这里的新增长点。

皖南地区文旅资源得天独厚。我省建设“大黄山”(皖南)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高起点、高品位设计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包括文化创意、研学旅游、商务会展等,使之成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人向往和汇聚的创新创业之地。

广袤的大别山区,生态资源丰富。目前,岳西、金寨、霍山等地正在建设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生态文明供给侧模式创新,积极打造绿色惠民、绿色共享品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