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创投城市,风起势来

■ 本报记者 汪国梁 2022年06月23日

6月18日,在合肥“创投城市计划”项目资本对接活动上,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通过线上视频,向现场参会人员分享企业风险投资等相关内容。 本报记者 温沁 摄

合肥市日前启动“创投城市计划”,打造“双招双引”项目资本对接平台,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高效融资服务——

“创投城市计划”的首秀

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向上突破的恢宏大剧中,科创无疑将是担当大任的“主角”。而资本力量则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当好为科创赋能的“最佳合伙人”。

作为国家战略定位下的科创型城市,以及投资界所冠名的“风投之城”,合肥在6月18日以一场热气腾腾的项目资本对接活动,启动了自己的“创投城市计划”。

对于“风投之城”的名号,合肥市委主要负责人曾在央视节目中指出,合肥不是风投而是产投,合肥不是赌博而是拼搏。“创投城市计划”,则是合肥为科创和产业发展而拼搏的新举措。

创投是最贴近创新创业圈层的资本力量,在激发市场活力、整合创新要素、集聚发展资源等方面有着独到优势。由合肥市投资促进局、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主办的“创投城市计划”项目资本对接活动,旨在搭建专业服务平台,推动资本要素与优质项目互动耦合,巩固拓展合肥引以为豪的“科创+产业+资本”发展路径。

18日的项目资本对接活动在合肥滨湖金融小镇举办,是“创投城市计划”系列活动的首秀。活动推出了8个项目进行现场路演,涉及量子、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7个产业。合肥市“双招双引”项目资本对接平台也在活动中正式上线运行。高瓴资本、中金资本、国投招商、石溪资本等5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参会,对路演项目展现出浓厚兴趣。

“合肥基金招商成绩非常出色,可以说是招商引资的‘网红城市’。”专注于半导体产业链的石溪资本合伙人高峰表示,合肥在半导体产业上有强大的龙头企业,引领效应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且遵循市场规律,良好的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共同构成了适合优质创业企业成长的生态,也为创投资本创造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数据直观地体现了合肥对创投资本的吸引力。

从投资回报看,截至目前,合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14家,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苏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居全国第六位。投资合肥科创企业的回报前景如何,上市公司的数量无疑有很强说服力。

从创投市场活跃度看,2021年,国内创投市场主要城市的融资事件达到1.14万例,其中合肥248例,较2020年增长100%,是Top15城市中增速最快的城市。

“推动资本、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合肥市委常委、市委科创委执行副主任袁飞在“创投城市计划”项目资本对接活动上表示,合肥各级政府将努力当好资本、科技与产业的“粘合剂”,以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各方共创价值、共享价值的积极性,将“创投城市计划”品牌越擦越亮,推动更多项目资本对接成功、开花结果。

乘势而上的“组合拳”

有智慧,还须乘势;有镃基,尤须适时。

合肥在此时启动“创投城市计划”,引资本之力加速科创与产业发展,可谓有天时地利人和。

随着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创在助推产业发展上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这使得科创成为这个时代资本最为关注的元素。合肥坐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顶级科研资源,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重镇,“科创+产业”根基深厚。

近年来,合肥以国有资本战略投资的方式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链精准布局,一举成为产业投资“网红城市”。顺势而为,合肥打造科创名城动作频频,步伐提速。去年以来,合肥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出台科技创新条例、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组建科创集团。此次启动“创投城市计划”顺理成章,是科创“组合拳”的一部分。

当前高科技产业在区域间转移的态势,以及合肥招商引资的需求,也使“创投城市计划”成为势所必然。

京沪等一线城市创新资源集中,但各种成本也很高,给企业运营带来较大负担。近年来,科技公司在一线城市以外设立第二总部或研发基地渐成趋势,很多科技型创业企业也不再眷顾“北上广”,武汉、成都、南京、合肥等城市都在积极争夺科技公司“安家落户”。

“合肥科创资源集聚,又有多条很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如果能通过‘创投城市计划’为创业公司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无疑会增加科技公司争夺战的赢面。”专注于早期科创公司投资的华颖资本合伙人周正华说。

基金招商蔚为风潮,企业在和地方政府进行招商引资谈判时,要求融资支持成为普遍现象。“高科技产业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融资需求更加突出。”合肥市投促局局长吴文利介绍,目前合肥招商引资项目中有七八成需要融资支持,实施“创投城市计划”、搭建项目资本高效对接平台,有利于解决项目和资本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更多好项目在资本支持下顺利落地。

催生科技公司的“热带雨林”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数十年来全球科技创新的历史表明,打通科创与产业的通道,必须发挥好资本要素的作用。

合肥要当科创名城、产业名城,就必须打造创投城市,构建科创项目与创投资本共生共荣的生态。

合肥在部分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经验,并不能直接复制到创投领域。对京东方、蔚来等企业的战略投资,由国资主导,金额巨大,在异常细致的尽调和论证后果断出手,最后收获产业链级别的巨大回报。如果说投资招引京东方、蔚来是“移大树”,创投资本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投资则更像是“育树苗”。

与“移大树”相比,“育树苗”的单个项目不需要数十亿元级别的大手笔,但项目数量众多,实际需要的资金总量更庞大,涉及的产业领域也更广泛。仅靠政府和几家国资平台公司,无论是财力还是投资队伍的力量,都不足以承担如此庞杂、繁重的任务。唯有发挥国有资本“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领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构建成熟的创投市场,打造覆盖不同产业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才能担负起“育树苗”的任务,催生科技公司的“热带雨林”。

合肥创投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是短板。培育创投市场,一要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创投领域,二要集聚众多专业的市场化基金管理机构。这两方面,合肥都在发力。

2021年,合肥市首次出台体系化的股权投资政策,包括新设总规模200亿元的政府引导母基金,对私募基金落户投资、基金人才引进、招引项目给予奖励等。政府引导母基金通过参股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各类子基金,目前首批7支子基金总规模218亿元,母基金出资30.5亿元,资金放大近7倍;在洽谈中基金44支,计划总规模超千亿元。

“包括高瓴资本、中金资本等在内的国内知名基金管理机构,纷纷前来洽谈,对合作设立子基金兴趣浓厚,引导撬动效应明显。”合肥市财政局二级调研员姚琳介绍。

事实上,合肥早在2014年就已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母基金管理运作上积累了一定经验。以市级国资平台公司兴泰控股所管理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例,至今已支持20余家企业成功上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华米科技、安徽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等共同设立的华颖智慧物联基金,由市场化机构华颖投资管理公司管理,3年来投资带动两家省外科创企业总部迁至合肥高新区,引导10余家省外企业在合肥设立子公司。

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既有专业的投资管理队伍和直投能力,又有与社会资本参股合作的丰富实践,合肥培育创投市场显然增添了优势。

最明智的投资,是识别大势,然后与时间做朋友。一座科创名城的崛起,前景日渐清晰。投资合肥、投资科创,时间将会给予“创投城市计划”以丰厚回报。

关闭